开源之道阅读指南
** 感谢 WHX **
知识的系统化
网上有一张流传很久的图片,旨在阐述在信息洪流的时代,如果将漫天遍野的信息转为为知识,并进一步形成智慧、洞见。
开源之道,致力于开源相关知识、思想和价值的挖掘,通过撰文、翻译、演讲、培训等,从多个角度来阐述开源,有两个目的:
- 满足适兕个人的好奇心:开源究竟是怎么回事?意义何在?
- 帮助到一些企业和个人,满足他们期望的目的。
于是,将三年多以来所撰写、翻译、演讲等的文章分门别类,供有兴趣者能够形成一个关于开源的知识体系,从更加立体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开源。
路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莱特。 ———— 匿名
感谢前人们对于知识的发现和累积,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了渐渐清晰的认识。信息产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经变得庞杂,而其自身所带来的复杂性,也更加的难以让人一下子就认识和理解。而其中开源软件的发展也经过了20年的发展,衍生、扩展、渗透…… 也无法用一两句话来述说得清楚明白。
那么,开源之道试图从多个知识的角度来阐述:技术本身、开源软件的商业化、社区治理、基金会模式、个人参与、企业开源等,希望看官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到自己需要的部分。
从软件的商业化到开源软件的商业化
由盗版文化所浸淫的中国,上世纪8、90年代蜂拥而至的知识产物,书籍、影像制品、以及电脑软件。让人非常难以理解软件作为商品。当然还要加上法律上执行的宽松,那么甚至养成了在校学生使用商业软件的破解版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
那么开源软件由于本身的一些特性,其商业化进程更是难上加难,令人朴树迷离。那么我们不妨从软件最初的商业化作为开端,然后到当下开源的崛起,细细的看看开源软件在商业化走过的历程。
- 开源 – 一部黑客伦理与商业资本相互妥协的融合史
- 《软件悖论:商业软件的崛起与陨落》
- 竞争中合作:开源商业化的爱与恨
- 开源英雄:Peter Fenton,开源界点石成金的风险投资者
- 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开源商业模式
- 这次我们谈谈开源项目得道者多助的Ubuntu犯下的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严重错误
- Docker终于找到了一条光明的商业化道路
- 开源厂商(中间服务机构)万岁!
- 开源软件商业模式之收入来源概览
- 探索红帽商业模式最初的灵感来源
- 为开源和商业正名
- 精心布局的开源
- 我们无法从开源本身获利
- 开源之道解读红帽企业开源调查报告2019
开源之概念解释
Open Source Software,从计算机技术本身而言是蛮容易理解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只能执行二进制代码,而人类的阅读和沟通,则需要源代码,尤其是高级语言的源代码,但是这只是技术上的,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余地,而是人类是否从这个过程中做文章,阻碍他人学习和阅读,或者是让他人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去加强学习,这中间就产生了更多的问题。那么我们不妨从其它的角度来诠释一下开源一词的含义。
- 开源正在走出软件领域,影响其它产业————“Open”一词的释义
- 开放源代码定义之历史篇
- Bruce Perens,向全世界宣布“开源”的人
- 自由和开源软件历史上的里程碑:1969~2015
- 开源20岁了,是该庆祝一下了
企业如何选择和运营开源
企业的存在理由之一,便是营利,这是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那么开源所产生的巨大经济价值,企业该如何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了呢?企业是需要做一些事情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
- 每家公司都应设立开源项目部门(OSPO)!
- Linux基金会企业开源指南系列之一——公司如何创建开源项目办公室
- Linux基金会企业开源指南系列之二 – 开始创建开源项目
- Linux基金会企业开源指南系列之三–一份让你彻底理解开源的读书列表
- Linux基金会企业开源指南系列之四 ———— 度量开源项目的成功要素
- Linux基金会企业开源指南系列之五 —— 公司如何以利益最大化的姿态参与开源社区
- Linux基金会企业开源指南系列之六 ———— 开源管理工具集介绍和使用
- Linux基金会企业开源指南系列之七 ———— 如何正确的招聘开源人才
- Linux基金会企业开源指南系列之八——公司如何正确的使用开源代码
- Linux基金会企业开源指南系列之九————公司如何提升开源开发的影响力
- Linux基金会企业开源指南系列之十 —— 企业如何优雅的关闭一个失败的开源项目
- Linux基金会企业开源指南系列之十一 ———— 打造开源社区领导力
- Linux基金会企业开源指南系列之十二 ———— 企业开源战略制定
- 如何为开源项目做市场
- 在你的项目开源之前应该确认的几件事
- 大多数成功的开源项目都是用钱砸出来的,你信吗?
- 公司如何帮助员工为开源做贡献
个人如何参与开源
从一个人的角度而言,从开源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是一回事,加入到开源中来则是另外一回事,这其中究竟有何区别?加入又有什么好处?又该如何加入?
- 如何参与到 Linux 社区中来
- 如何正确参与开源社区之 Ceph(注:该文为Ceph中国社区耿航先生特别约稿)
- 归零心态,参与开源
- 如何加入一个技术社区
- 如何在贡献开源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技术势力
- 初入开源世界的企业会犯哪些常见的错误?如何避免?
- 开源程序员——从入门到蜕变
- 敲开开源世界的大门
- GitHub 开源指南(开源之道翻译版本)
开源的经济学视野
凡事总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从经济学视野来看待开源的话,究竟有没有意义?
- 为什么说下一个红帽永远不会出现:开源经济学的启示
- 得开发者得天下 ———— 开发者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 开源的黄金时代 —— 《开放与共享》导读与书评
- 数字化转型时代的主流商业模式
- 一份被忽略的开源经济学报告 —— 再读 Bruce Perens
- 红帽成功背后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 开源中的行为经济学现象
- 成为开源软件供应链本身——学习为什么应该成为供应链的强有力的影响者
- 开源和软件供应链
开源的社会学、人类学视野
开源必须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进行理解和阐释,那就是从技术、经济活动之外来看待,人性本身、人类组织、利他的社会行为、人和组织的内在动机等等来观察、诠释人类的开源活动。
- 开源开发者内在的素质:匠艺
- 开源之道 – COSCon18 主题分享
- 为什么说企业采用开源的阻力来自工程师?
- 开源之道
- 历史的维度——开源、拿来主义与自主可控的历史对比
- 开源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路与桥——现代世界数字基础设施那些隐藏的劳动》
- 拿来主义的陷阱——你真的充分的利用了开源项目了吗?
- 东方文化与技术社区
- 关于开源软件的12条模因
- 开源软件正在吞噬世界————LinuxCon中国首秀感想录
- 为何开发人员对开源青睐有加? ————从匠人的“留名”自我意识说起
- 开源之道与开源之术
- 6种使用、发布、参与、支持开源软件的动机
- 论“回馈社区”的荒诞
开源和企业管理
若是企业参与,或者说是看到了开源带来的收益,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和企业现有的文化进行融合,即该如何管理这个看似混乱不堪的亚文化。
- 工程师和营销人员相互之间能够彼此学习到什么?
- 打造精英式开放组织:知易行难
- 为什么基于成功的开源项目的商业产品会失败?
- 赞助开源社区开发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 企业建设社区最起码能收获什么
- 如何成功进入自由开源软件这个新兴市场
- 为什么说企业应该雇佣开源项目上游贡献者
- 企业施行内部开源的10个步骤
- 内部开源系列之二 —— 经典案例
- 如何在公司内部创建一个InnerSource社区
- Google 是如何打造独一无二的开源项目部的
- InnerSource 介绍
- 为什么说你的员工应该去为开源做贡献
开源、非盈利软件基金会、社区运营、管理
随着开源的崛起和壮大,它必然走进公共的视野,它究竟是不是属于全人类的公共产品?如果是的话,它将如何持续?谁该来负责它的良性发展?搭便车者肯定是不会关心一个项目的未来的,它只关心当下是否能够带来利润,带来即时满足带来的投机快感,光是靠道德谴责一定完成不了这个战胜人性的任务,必须进入公共管理领域。
- (开源项目)治理模式
- 如何管理开源项目中的即兴贡献者
- 现代开源项目如何实现贡献者增长(译文)
- 6条让社区繁荣的实用方法,进而取得项目成功
- Apache 之道,开源可持续成功的秘籍
- 区块链将会如何影响开源
- 云原生的旭日东升 —— CNCF 2018年度报告解读
- Apache 软件基金会未来的5年战略规划
- CNCF 是如何工作的
- 关于Linux基金会的简介
- 开源的成功理应是什么样子?
- Kubernetes 社区是如何运作的系列之三——治理细则
- Kubernetes 社区是如何运作的系列之二——康威定律和SIG
- Kubernetes 社区是如何运作的系列之一——哲学及治理
- Apache 是如何运作的?
- 开放的 Apache 究竟有多开放?
- 扩张社区贡献者的几种办法
- 如何解决创建全球社区的挑战
- 衡量开源社区投资回报率的16个资源
- 社区胜过代码:如何建设一个成功的软件项目(视频推荐)
- Kubernetes 之所以成功的背后神秘力量
开源和开放式创新
创新,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就是尝试更好的方式生存下去,开放的方式生命力是否就强于封闭的方式?而开放所指的范围又是多大?是地缘政治为单位?还是全人类?还是一个公司?一个小区?的开放范围?甚至最极端的情况,一个孤胆英雄完成所有事情!
这是一个巨大的研究挑战!
开源和技术管理
让我们回归到和开源最为接近的内容————技术本身,其实还差了那么一点点,还是从一个大规模协作的项目、工程的角度而言,开源究竟能够带来什么?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提升效率、参与与否。
将开源项目视为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随时变化的活的内容,还是将之置为一个静态的、死板的、一成不变的实体,全看工程师自身怎么看。而这其中涉及到科学的看待开源项目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观。